(资料图)
“机务提报HXD3型603号机车运行过程中出现掉码,今天检测过程中千万不能遗漏各项点。”6月19日9时许,哈尔滨电务段三棵树车载设备车间检测工区工长张思博和工友们正在核对作业内容和注意事项。进入夏季,气温上升,用电量增大,煤炭的运输量大幅增加,铁路货运随之进入忙碌的时节。为保障机车车载设备稳定运行,车载信号工们冒着高温钻车底、爬车顶,在旅客看不见的地方,“汗”卫着铁路运输安全。
车载设备是机车的“大脑”,它监控着机车的安全运行,而作为机车至关重要的“视觉神经”——信号感应器,则负责接收轨道电路的信息。检测机车车载设备是张思博和工友们每天的“必修课”。
“姜泽林,把扳手递给我。”今年40岁,中等个头、瘦削挺拔的张思博走路如风,轻快敏捷地钻到机车底部,借着头灯发出的光,熟练地更换起车下的机车信号接收线圈。信号接收线圈安装在车轮前方和机车排障器之间的狭小空隙中,更换时他整个人要猫着腰、侧着身、歪着脖子,甚至跪在地上紧固螺丝。
剪下绑扎带,卸下故障感应器,张思博小心翼翼挪动着,尽可能贴近更换位置。他一只手调整感应器位置,一只手旋动螺丝,确认安装正确后再用扳手紧固。连接线路、绑扎配线、画上防松标记,一个机车信号感应器的更换就完成了。
“一把成,没点儿技巧,这感应器还真不好换。”一同作业的工友感慨道。“安装时方法和力度都得注意,接线盒所处位置就50厘米,稍一疏忽都有可能出现问题,那就会影响机车正点出库。”张思博一边安装插头,一边传授作业经验。
张思博从事车载设备检修工作已经13个年头了,对车载设备各部件了如指掌,越干越精细,从没有漏检漏修的情况发生。安装高度155±5毫米,开口销角度60度到90度……这些设备安装标准他时刻牢记于心。尤其是走行部的螺栓是否紧固,线缆外观是否有破损,插头插接是否良好,他都要在检查过程中一一确认。他还是车间出了名的更换感应器“快手”,一台HXD3型机车一端安装两个机车感应器,一般需要近2小时,张思博只需1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
“HXD3型机车故障处理完毕,检测良好。”10时30分,张思博完成这台机车的传感器检修更换和测试,浑身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他爬出地沟大喘着气呼叫着对讲机另一端的工友,没有休息,他们立刻赶往下一台机车。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