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刚关门,活久见的事又来了:瑞信银行也顺风接屁,赶时髦破产了事。更牛逼的是,人家直接宣布170多亿美金的债不算数了!我不懂金融,也相信会有人编出一套牛逼理论来扯淡,但是如果有人愣说这是讲规则守信用的行为,那得值左右开弓1400个大嘴巴!
【资料图】
让我陷入沉思的是:我等屌丝从小就学了那么多规矩,总是如履薄冰怕越半步雷池;可是对于大佬们来说,扔掉这玩意,好像比脱裤子还省事?
后来我想明白了:对真正的大佬而言,拿自己说过的话当放屁是基本素质!当然,多数时候,人家用不着展示这个素质罢了。
不信您再往大西洋那边瞧瞧,美国国会的老爷们说:Tiktok这玩意儿,要不你就卖给我,要不让你们丫关门!这回,李开复都瞧不下去了:当年姆们谷歌好歹是不配合中国政府的监管要求才撤的,这回美国啥要求也没提,就说要么卖要么关,所谓的契约精神都哪儿去了?
所以,到底规矩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普通人应该怎样看待呢?
规矩是怎样炼成的?
盐打哪咸,醋打哪酸。浸淫于和谐社会精神文明教育多年,很多人可能以为规矩是这么来的:
在风景如画的花果山上,一群小猴子经常为了抢果子闹别扭。后来,大家良心发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组织了花果山第一次全猴大会,制定了猴权宣言和花果山生鲜果品分配管理办法,从此过上了猴猴守规矩的美好生活。
可实际是咋回事呢?仙石迸裂生出了个天地孕育的石猴,到花果山里,见群猴的果子就夺了去,谁不给就一顿胖揍。群猴为了活下去必须反抗,石猴天天动手也累得慌。这一天,石猴把大家叫到一起,说咱们立个规矩,以后上好的果品我先吃饱,剩下的我给你们分好,谁不服我还揍谁!于是,猴心所向,大家公推石猴为水帘洞洞委书记,从此过上了猴猴守规矩的美好生活。
也就是说,规矩是打出来的,而不是聊出来的。那么,在一个看似人人平等的规矩体系中,谁是打人的,谁是挨打的呢?
这个很简单!打人那个大佬,有一项秘而不宣的特权:人家可以随时打破规矩!这时候你才发现,原本约好了的惩罚,拿人家一点办法都没有!
也就是说,规矩对于立规矩的人来说,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它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帮打人那位省点儿打人的气力,但凡什么时候人家觉得它成了绊脚石,那一定会毫不留情地踢开!
所以啊,什么债优先于股,什么契约精神,什么绝对不做游戏,什么不碰医疗广告,不就是改改规矩的事嘛,小同志们不要太在意!
请大家注意,上面的这番话,我只是描述客观现象,并不代表对它褒或贬。而古人对这一现象,也早就做了精辟的总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如果这事儿弄明白了,再看世上得很多奇葩事儿,您就不会那么愤愤不平了。
咱们随便再说个例子:《古兰经》对穆斯林说喝酒是重罪,可是您去查查历任的穆斯林总瓢把子哈里发,酗酒的可不止一位!甚至还有位大哥,用葡萄酒把后花园里的游泳池灌满了,一边游一边喝,把对于规矩的戏弄玩出了行为艺术的高度!
普通人该怎么对待规矩
现在你知道了,规矩对于规矩制定者并不存在。可这又如何呢?咱们普通屌丝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学习规矩,遵守规矩,把自己修炼成一颗严丝合缝的螺丝钉,绝对不出格儿,这才是现代社会的好公民。
就拿我上中学的时候来说,那时候的北京四中,有一百七十三条校规,你犯了哪条,都得给班里扣上几分。我是个天生不守规矩的,所以上学第一周,就以一己之力把我们班的分数扣掉了三分之一,据说此纪录到现在也没人打破。校管领导自然是恨得牙根痒痒,可是如今回想起来,似乎并没给我什么有力的惩戒,这又是为何呢?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一个学生对学校最核心的价值是啥?成绩好啊!当年我虽然目无校规,可是毕竟是中考状元考进来的,对学校来说,有了这价值,其他的可能也就网开一面了。
关于普通人如何对待规矩,这是第一条启示:要把精力放在努力提升你在组织里的价值,而不是努力适应各种约束,活成个小绵羊。你的价值够了,只要面对的不是全无通融的刚性规矩,放心,上面比你还想替你开脱!
您说为什么瑞信宁可撕了规矩,也要保股东不保债主?那一定是某些股东对人家有特殊的价值,只不过咱不知道罢了。
那位说了,别扯这些没用的了!对组织有价值,臣妾做不到啊!不还是得乖乖地拿规矩把自己都捆上么?
这就要再次祭出穆斯林的高超智慧了,人家有个“塔基亚”原则,大致意思就是教义是教义,要是不违反就活不下去了,那还是先违反吧,回头再忏悔就是了!实际上,这原则延伸一下,就给出了普通人看待规矩的另一种视角:把它当作成本。
举个例子,你的车今天的北京限号,如果你把它看成规矩,那就老老实实别开;把它看成成本呢?如果逮着就罚一百,但凡我开出去能挣三百,那就干得过儿!
也就是说,多数规矩并没有天生的神圣性,是否严格遵守,要看你的收益是不是比惩罚高。从这个角度说,挨枪子儿的事还是得躲着点儿,毕竟脑袋掉了吃什么都不香了,这个成本实在有点高。
什么,拿大家约定好的规矩当成本算账玩儿?这是不是有点太不严肃了?有此疑问的朋友,请参见上一节——制定规矩的人可没拿它当回事儿!欠的债说取消就取消了,你又何必自作多情,以为在维护人间正义?
高级的规矩,披着真理的外衣
虽说规矩这玩意是打出来的,可是仅仅靠大棒维持的话,成本还是有点高。对于高段位的大佬来说,最好的办法,是让这些规矩在群众的心目中不仅仅是人间的约定,而是宇宙亘古不变的真理。
说到这儿,大家首先联想到的肯定是宗教。教义里讲的那些规矩,都是神授天启,你还想打听个为什么?火狱伺候!
然而我要说的,并不是宗教。即使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也有些未必那么靠谱的东西,以科学之名借尸还魂,目的还是为了立下有利于自己的规矩。
最典型的,莫过于诺贝尔经济学奖。明白人都知道,人家诺贝尔根本就没设过这么个奖,是后人硬塞进去的,当然奖金也不是从诺贝尔的遗产里出。既然本非诺贝尔所愿,非要顶这个名塞个奖进去,这又是弄啥哩?
其实说白了,以人类目前的建模能力,根本还谈不到用数学完美地解释经济活动。经济学之所以一定要打出科学的幌子,还拉上诺贝尔垫背,无非是为了把一些本来是有立场的观点,包装成普适的真理。于是,吃瓜群众被人卖了,还笃信不疑地帮人家数钱呐!
这个转变大约发生在一百多年前,边际分析兴起之时。细心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那之前的学者,亚当斯密也好,大卫李嘉图也罢,马克思更不用说,都把学科命名为“政治经济学”,也会重点讨论什么是价值创造、什么是价值萃取。而如今摘掉了“政治”两个字,堂而皇之进入“科学”殿堂的经济学,对此事的讨论完全消失了!这是多么巧妙的偷天换日之举!这个话题啊,咱们有空单说。
人间哪有那么多真理,多数不过是别人套在你身上紧箍咒罢了!
再看看最近美联储的加息,说是为了抑制通胀,每个月还煞有介事地瞧瞧CPI,看看非农就业数据。我开始还真以为他们是在做科学决策,后来瞅了瞅才发现,这里面猫腻多了,数据的口径稍微一调整,结论就南辕北辙了。依我看,加息才是目的,支撑数据只是堵别人的嘴,这个,叫做六经注我!
@-@
再说回瑞士。这个小国,其实本来就是个臭底儿:当年靠着跟希特勒暗通款曲,一面忽悠犹太人来存款,一面等他们在集中营里挨了枪子,以保密原则把存款自己眯了。
去年,瑞士瞧着老毛子没有还手之力,干脆撕下“中立”这层外衣,把资产没收了事;再加上前些年,更大的老板美国人为了全球征税,逼着瑞士放弃了臭名昭著的账户保密原则。
这么一来,存款的那些全球贪官污吏、江洋大盗虽然不能咋样,但可以把钱取走吧?再加上美国加息,瑞信就崩了,也只好继续耍赖。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规矩的制定者,拿底裤随便撕着玩儿呐!
我们普通人,当然没有撕底裤的权利,要不然就得让人家当流氓抓起来。但是认清了“规矩”的底裤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那么哪怕能少让人家割上一刀,也是好的!
加入星球,探讨用户增长与变现专业话题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