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案结了,给我们哪些启示? 短讯

2023-02-02 16:05:40   来源:牲产队

闹腾了100多天,胡鑫宇案终于水落石出了。


(资料图片)

没有阴谋论,不是谋杀,也没有太多的曲折剧情。

队长关注胡鑫宇案已经很久了,但迟迟没有写这个案子。原因很简单,警方公布的信息太少了,而网上能查到的信息,要么就是胡鑫宇家属的一面之词,要么就是各路网络大V的疯狂推测。

在没有实锤之前,所有的推测都无法成为该案的有效信息来源。队长不想去跟着别人人云亦云,也不想再给这个案子增加过多的悬疑色彩。今天,在人民日报的直播中,公安机关对胡鑫宇案完成了定性,也基本上宣告此案结了。

网络上的各种阴谋论已经盛行许久,再加上热播电视剧《狂飙》带来的感观刺激,突然之间,仿佛中国出现了千千万万的神探,各执一词,各抒己见,好像人人都是名侦探柯南。可最后的各项证据表明,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自杀案。

在滔滔的舆论面前,警方是不可能去掩饰真相的。毕竟,好几亿只眼睛在盯着。胡鑫宇的录音笔是在深圳做的数据恢复,北京也派遣了专家组前往案发现场。在江西上饶铅山县这么一个小地方,还没有人有如此通天的本事,能够让深圳和北京的警方机构联合欺骗,隐瞒。可以说,胡鑫宇案已经调查清楚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自杀案,会闹得满城风雨,举国关注?在队长看来,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信息的不透明。在胡鑫宇案中,警方发布的信息极少,而媒体记者也基本无法获取有效信息。在信息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各路“民间侦探”就充分地发挥了想象,在没有见过现场,手里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网络在线侦察,在线断案。

大家不要怀疑民众的想象力,虽然各路大神不专业,没有证据,但正是不专业,正是没有证据,才充分地拥有了大胆想象的空间,将胡鑫宇案描述成一个惊天大阴谋。凶手不仅智商极高,而且势力极大,上可通天,下可入地,把一个简单的自杀案,编造成了一部连续剧。这个连续剧还不是单个人创作的,而是众多网络大V,互相接龙,越写越惊悚,越写越神秘。

警方发布的信息越少,网络大V创作的空间就越大。

二是,灯下黑,地毯式搜索出现重大失误。胡鑫宇自缢的地点是在一个小树林里,而这个小树林又在一个粮库里。一般人以为,这个粮库就是一个小仓库。如果有人路过,或者搜救犬路过,必然能够闻到尸臭味。可实际上,这个粮库占地面积96亩,是一座超大型粮库。

说实话,这么大一个粮库,在搜索时,竟然没有深入内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失误。虽然胡鑫宇母亲称,自己进去搜查过。可粮库面积过大,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是难以准确搜查到胡鑫宇的。

三是,胡鑫宇失踪的时间点极为特殊。他是在疫情期间失踪的。而在疫情期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行程码,可以精确锁定每个人的行迹。在这种环境下,竟然会走丢一个人,还找不到。这超乎了常人的理解。

在以上三大因素下,胡鑫宇案就在舆论圈持续发酵,变得满城沸腾,举国关注,人人都在想,胡鑫宇去哪里了?期间,还有不少网络侦探怀疑是光头班主任或者校长的,甚至还有人怀疑凶手是胡鑫宇的舅舅。

虽然这些推测都有着某种荒诞的成分,但在众口铄金之下,却又令广大网友听得有鼻子有眼,仿佛凶手就在破案人群之中,制造了一个细思极恐的群体错觉。这些惊悚而荒诞的故事带来的最大的效果就是,胡鑫宇失踪案从一件普通的地方案件,变成了一件公安部也不得不介入的重大案件。

这对胡鑫宇案的真相揭示,是有益的。在舆论的聚光灯下,胡鑫宇案成了必破之案。如果真的是他杀,那么凶手必然在劫难逃。如果只是自杀,那也不会错过任何一条线索。如果胡鑫宇只是失踪而没有死,这会儿,胡鑫宇已经和他的家人团聚了。

舆论的作用在于,它可以汇聚全国的力量,去帮助胡鑫宇的母亲找儿子。从这方面看,它是积极的,有益的。

可是,从另一方面看,一个简单的自杀案,却需要公安部介入,需要全国媒体关注,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公共资源,这在查案效率上,无疑是损耗过大,而成效过小。

中国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失踪的孩子都找不回来,还有很多的陈年旧案累积在案,中国的警力是有限的。胡鑫宇案本质上反应的是基层警力的不足,在基层警力无法破案前,在舆论的持续炒作中,胡鑫宇才被一步步放大。

这原本就应该是基层警力完成的一个案子,最后却上升到公安部了,实属不应该。如果这样子可以达到找回孩子的目的,那么,以后寻找失踪人口就有了一个固定模板:

孩子失踪,家长花钱买热搜,雇佣一批网络水军持续炒作,再找几个专业写手,大量制造虚假信息,越惊悚越好,以此来吸引广大网友的关注。只要把热度炒作上去,一个简单的案子也能成为一个特案重案,然后在举国之力下,绝对比自己一个人去找孩子靠谱。

这样做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去撬动最大的公共资源,除了有些自私外,很难说有太多的瑕疵。

这可能就是胡鑫宇案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标签: